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录取信息 录取信息

高中运用对偶的诗句,高考对偶诗歌

tamoadmin 2024-06-11 人已围观

简介1.古代诗歌四首对偶句都有哪些2.对偶修辞手法的古诗句3.写两组含有对偶手法的诗句4.有对仗手法的诗句5.友谊现代诗 要对偶诗词中的对偶名句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2.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3.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4.情似游丝,人如飞絮。——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5.无可奈何花落去

1.古代诗歌四首对偶句都有哪些

2.对偶修辞手法的古诗句

3.写两组含有对偶手法的诗句

4.有对仗手法的诗句

5.友谊现代诗 要对偶

高中运用对偶的诗句,高考对偶诗歌

诗词中的对偶名句

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2.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3.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4.情似游丝,人如飞絮。

——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8.海棠铺绣,梨花飘雪。

——蔡伸《柳梢青》

9.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10.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吴文英《鹧鸪天·化度寺作》

11.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

12.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13.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

——刘克庄《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14.曲港跳鱼,圆荷泻露。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15.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16.碧云天,黄叶地。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7.山抹微云,天连衰草。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18.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

——晏几道《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暮》

19.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春景》

20.画阁魂消,高楼目断。

——晏殊《踏莎行》

21.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22.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23.闲依露井,笑扑流萤。

——周邦彦《过秦楼·大石》

24.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

——俞国宝《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

25.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26.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晏殊的《玉楼春·春恨》

27.条风布暖,霏雾弄晴。

——周邦彦《应天长·条风布暖》

28.秋江带雨,寒沙萦水。

——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29.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30.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

——吴文英《浣溪沙·波面铜花冷不收》

古代诗歌四首对偶句都有哪些

素秋香残半塘藕;西楼月满一剪梅。

长生殿下遗长恨;金銮堂上念金銮。

山水程程恨相思,灯火灼灼忆纳兰。

春花秋月思后主,玉砌雕栏念美人。

黄河引出将进酒,白雪纠惹李太白。

对偶修辞手法的古诗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以上都是

写两组含有对偶手法的诗句

对偶修辞手法的古诗句有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对偶

对偶体现了一种思维形式,即对称、平正、整齐、严谨,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思维性格的特征,是具有汉民族特色的修辞形式。对偶修辞起源于先秦,后来这种修辞手法被文人墨客采用。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特征: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知识拓展:

许多成语、俗语、谚语都是对偶的结构,如“铜墙铁壁”“根深蒂固”“水深火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要打当面鼓,莫敲背后锣”等等。

诗歌讲究语言形式工整醒目,声音和谐动听,因此常用对偶句。散文里适当用一些对偶句式,也能增添语言的韵律美。但是,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运用对偶,一定要服从内容的需要,不可生拼硬凑。

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对偶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喜闻乐见。

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

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节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

有对仗手法的诗句

含有对偶手法的诗句如下: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汉代的乐府民歌和古诗,如“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古诗《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汉代赋体骈文中“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唐诗宋词元曲《登高》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对偶分类:

形式上

1.单句对偶

用一句对一句叫单句对。例如:

天有多高,山有多高。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诸葛亮传》

----再小的善良之事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微不足道的过错都予以处罚.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岳坟对联)……

----青山感到荣幸的是坟里埋着抗金名将岳飞的忠骨,白铁感到耻辱是坟前跪着的是用它铸造的秦桧等人的像。

2.偶句对偶用两句对两句叫偶句对。例如: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宫赋》

----六国结束,四海统一。蜀山树木砍光了,阿房宫才建造起来。(“六王毕”与“四海一”相对,都是主谓词组,“蜀山兀”与“阿房出”相对,也都是主谓词组,且“六王毕,四海一”与“蜀山兀,阿房出”相对。)

3.多句对偶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叫多句对对偶句。例如: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登上高处向人们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老远的人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势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到的人却觉得很清楚。

4.句中对 同一句中的上下两词语互相对偶。

例如:“峰回路转”、“晓风残月”、“羽扇纶巾”。

内容上

1.正对偶

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例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离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海内”,四海之内,古代指全中国。“比邻”,近邻。)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有时长空中的烟雾一下子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波光,闪耀着金色的光彩,明月的倒影像一块璧玉,静静的沉浸在水底。(“皓月千里”对“长烟一空”,“静影沉璧”对“浮光跃金”。上下联意思相关互补)

2.反对偶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例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用刀刻东西,刻一阵子就放下,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能被刻穿。(“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是反对。)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列国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贪暴秦国的欲望是不能满足的。奉送给它的越多,它侵略你就越厉害。(“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是反对,“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是反对。)

3.串对偶(流水对)即“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例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便可下达襄阳,再向洛阳进发。(行经巴峡巫峡,再过襄阳,直向洛阳,一气贯下,写出急欲出蜀的喜悦心情。)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要想用尽目力眺望到极远的地方,那就要再上一层楼。(欲穷尽目力,就必然要继续登高。)

结构上

1.成分对偶。

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其中“论时事不留面子”与“砭锢弊常取类型”均为句子中的成分,所以称成分对偶。

2.句子对偶。

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与“秋水共长天一色”均为独立的一句,所以称句子对偶。

友谊现代诗 要对偶

关于有对仗手法的诗句如下: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2、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8、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

拓展:

1、对仗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对仗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通过语言的音、韵、字句等方面的呼应或配对,创造出一种韵律美感或修辞效果。对仗通常体现在诗歌、韵文和文言文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基本原理是通过相似的语音或结构安排,使得表达的内容更加生动有力,增强表达的艺术感染力。

2、音对仗

音对仗是指在诗歌或韵文中,通过音节的配对来达到对仗的效果。这种对仗主要体现在押韵和平仄上。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光”与“霜”结尾音相同,形成了押韵的对仗。

3、韵对仗

韵对仗是指在诗歌或韵文中,通过音韵的配对来达到对仗的效果。这种对仗主要在诗的末尾形成。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的“火”与“蓝”形成了韵尾的对仗。

4、字句对仗

字句对仗是指在文言文或现代散文中,通过字句的排列和组合来达到对仗的效果。这种对仗主要体现在修辞格、平衡用语、比喻等方面。例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的“五十弦”与“一弦一柱”形成了字句的对仗。

5、对仗的意义和应用

对仗作为修辞手法的一种运用,可以使文章或诗歌更加优美、动听,增加表达的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它能够提升作品的品味和深度,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对仗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古代诗歌、韵文和文言文的创作中。

总结:

对仗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音、韵、字句等方面的呼应或配对,形成一种对称或呼应的修辞效果。它可以分为音对仗、韵对仗和字句对仗等不同形式。对仗使诗歌、韵文和文言文更加优美动听,增加了表达的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

冬天的池沼

给W。I。

冬天的池沼,

寂寞得像老人的心——

饱历了人世的辛酸的心;

冬天的池沼,

枯干得像老人的眼——

被劳苦磨失了光辉的眼;

冬天的池沼,

荒芜得像老人的发——

像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发

冬天的池沼,

阴郁得像一个悲哀的老人——

佝偻在阴郁的天幕下的老人。

手推车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芽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生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大堰河,我的保姆

作者: 艾青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钮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她,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她,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

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

大儿做了土匪,

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

第三,第四,第五

在地主和师傅的叱骂声里过着日子。

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

在山腰里,田野上,

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

这,这是为你,静静的睡着的大堰河,

所不知道的啊!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

你的儿子。

我敬你!

爱你! 1933年1月14日雪朝

这首诗写于1932年的冬日。当时的诗人因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被国民党逮捕,被关押在看守所中。据诗人自述,写这首诗时是在一个早晨,一个狭小的看守所窗口、一片茫茫的雪景触发了诗人对保姆的怀念,诗人激情澎湃地写下了这首诗。诗几经辗转,于1934年发表。诗人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个笔名,并且一跃成为中国诗坛上的明星。

诗中的大堰河确有其人,其故事也都是真实的。也就是说,诗人完全按照事实,写出了诗人心中对保姆的真切感情。然而,这首诗又不是在写大堰河:她成了一个象征,大地的象征,一个中国土地上辛勤劳动者的象征,一个伟大母亲的象征。大堰河并没有名字,大堰河只是一个地名,是生她的地方。大堰河是普通的。她的生活中都是些平常普通的小事,那是她苦难生活的剪影。她的生活空间是有“枯死的瓦扉”的故居,是“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死后也只是“草盖的坟墓”。她的生活是“乌黑的酱碗”,是“为儿子缝补被荆棘扯破了的衣服”,是在冰冷的河里洗菜、切菜。她的儿子、丈夫都在她的照料下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在她死后,他们就失去了这些,他们在炮火中,在地主的臭骂声中活着。她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些和土地连在一起的劳动人民的形象。他们都植根在大地上,都有着劳动者的伟大品质。

大堰河并不是没有快乐,那快乐是伟大母亲的慈爱和对乳儿深深的爱。在劳累了一天之后,她从没有忘记来抱“我”,抚摸“我”,在“我”离开她时,她还在夸赞“我”,还想着“我”的结婚……大堰河同样爱着她的儿子和丈夫。她死时,他们都哭得很悲伤。大堰河,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

全诗不押韵,各段的句数也不尽相同,但每段首尾呼应,各段之间有着强烈的内在联系;诗歌不追求诗的韵脚和行数,但排比的恰当运用,使诸多意象繁而不乱,统一和谐。这些使得诗歌流畅浅易,并且蕴蓄着丰富的内容。诗人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典型的意象,以散文似的诗句谱写出强烈的节奏。诗歌具有一种奔放的气势,优美流畅的节奏,表达了诗人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的感情,完美体现了艾青的自由诗体风格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假如我是一只鸟”,全诗以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使读者不禁发出疑问,“鸟”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作者对此作出了阐释。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

下面四行诗,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四个对象前面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

在诗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赞同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

在诗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赞同

文章标签: # 土地 # 对偶 # 大堰河